【科普原創(chuàng)】高危后多久檢測艾滋病最準?  | 
[  | 
 撰稿作者: 黃敏(廣元市利州區(qū)疾病預防控制中心) 糾結窗口期的大多是恐艾患者,而恐艾患者中感染HIV的卻是少數(shù)。恐艾患者一般都追求100%的肯定答復,不相信小醫(yī)院、檢測時間短了就覺得不準,還不斷求問還有沒有其他檢測技術能徹底排除艾滋。可惜的是,醫(yī)學上鮮有情況能夠得到“100%肯定”的答復。而且就算真的有醫(yī)生給了肯定答復,患者也大多是不相信的,更多的還是堅持反復做HIV檢查,害怕自己的檢查結果出錯了。 01“窗口期”是什么? HIV的窗口期,通俗來說,就是從病毒進入人體(暴露)到檢測手段可以查出感染的這一時間段。糾結窗口期的大多是恐艾患者,而恐艾患者中感染HIV的卻是少數(shù)。恐艾患者一般都追求100%的肯定答復,不相信小醫(yī)院、檢測時間短了就覺得不準,還不斷求問還有沒有其他檢測技術能徹底排除艾滋。可惜的是,醫(yī)學上鮮有情況能夠得到“100%肯定”的答復。而且就算真的有醫(yī)生給了肯定答復,患者也大多是不相信的,更多的還是堅持反復做HIV檢查,害怕自己的檢查結果出錯了。而我們談及HIV窗口期的時候,多指的是從HIV進入人體,到檢測手段可以確切查到特異性抗體的這段時間。在這段時間內進行HIV抗體檢測,很可能出現(xiàn)假陰性的結果,從而導致漏檢。通過改良檢測技術,提高檢測靈敏度,窗口期可以被縮短,但沒有辦法被完全消除。 期待某種檢查手段在暴露當下就明確是否感染的想法是不科學的。 02高危后多久去做檢測結果才可靠? 窗口期的長短,一方面取決于不同的檢測手段及其靈敏程度,另一方面也受個體差異所影響。研究結果表明,HIV感染初期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: 隱蔽期(eclipsephase):暴露后7-21天(平均10天)。病毒僅在暴露的局部組織中復制、遷移,由于尚未入血,故而血漿中檢測不到病毒,也測不到抗原或抗體; 階段一:暴露后13-28天(平均17天)。HIV被引流到淋巴組織繼而入血進入全身循環(huán),血漿病毒水平為1-5拷貝/毫升時,科研級別的超敏檢測手段可以查到病毒RNA陽性。血漿病毒水平上升到為50拷貝/毫升時,常用的臨床檢測病毒載量的手段可以查到病毒。在此坡式上升期內,病毒復制迅速加快直至峰值(或接近峰值),但病毒抗原或抗體仍檢測不到。此階段由于血漿病毒含量的快速上升,許多(并非全部)患者會出現(xiàn)發(fā)燒、頭疼、盜汗、皮疹等流感樣癥狀。準確來說,階段二的這種血漿HIVRNA檢測陽性而抗體檢測陰性的時期,才是“窗口期(windowperiod)”的嚴格定義。如果以高精度病毒RNA檢測陽性為標準,HIV感染最早可于暴露后兩周左右被發(fā)現(xiàn)。 階段二:暴露后18-34天(平均22天)。HIV的特殊標識之一——p24抗原,率先在血漿中檢測呈陽性。所謂的四代檢測手段,就是在檢測抗體的基礎上增加p24抗原檢測,因此能夠把窗口期縮短到15-20天。 階段三:暴露后22-37天(平均25天),通過酶聯(lián)免疫分析檢測方法(EIA或ELISA)方法可檢測到HIV的特異性IgM和IgG抗體。IgM抗體早于IgG抗體出現(xiàn),如今普遍使用的三代檢測手段,就是在IgG抗體檢測的基礎上增加IgM抗體檢測。雖然都是EIA法,但是相對一代(窗口期35-45天)和二代(窗口期25-25天)只檢測IgG抗體而言,三代能夠將窗口期縮短到20-30天。 階段四、階段五以及階段六:發(fā)生在暴露一個月以后,依據(jù)是蛋白免疫印跡法(WesternBlot,WB法)對抗體的檢測結果。WB法可同時檢測多種HIV抗原和抗體,其特異性高于EIA法,但靈敏度欠佳,因而用于確診HIV感染。WB法呈現(xiàn)陽性檢測結果,說明感染大致在45-60天以上。 03 2周、6周、3-6個月?到底哪個準? 若要研究人類HIV窗口期的長短,最直接的方式是招募一群健康人,故意讓他們感染病毒,然后進行連續(xù)檢測從而得到結論,但這顯然是違背倫理道德的。不過,要從數(shù)千萬的HIV感染病例當中找一群明確暴露日期的病例并不困難,比如通過對輸血感染的病例進行研究,可以確定抗體延遲出現(xiàn)的時間:大約有5%的患者7天內血清抗體轉陽,50%左右的患者20天內轉陽,97%以上的患者在90天內轉陽。抗體一旦陽轉,一般維持終生。 目前市面上的HIV檢測手段多為三代。前面提到,靈敏度較高的三代檢測,其窗口期已經(jīng)縮短至20-30天,即使將個體差異考慮在內,除了極少數(shù)個別情況,三個月時檢測陰性對于排除HIV感染而言也已經(jīng)綽綽有余了。由于國內尚未有權威研究對HIV窗口期做出界定,國內醫(yī)務工作者大多參考國外研究,以3個月陰性作為排除感染的依據(jù)。至于有些醫(yī)生給患者說6個月后,甚至1年后再做檢測來排除,主要是考慮到患者情緒焦慮,不得已而選擇的一種過于保守的建議。 隨著四代檢測手段的普及,HIV窗口期進一步縮短。根據(jù)美國CDC的推薦,聯(lián)合p24抗原和HIV-1/2型抗體在內的四代EIA法能夠將窗口期縮短至2-6周,即6周后陰性足以排除感染(Testing|HIVBasics)。 04 為何HIVRNA檢測沒有被推廣使用? 首先是檢測費用太高。其次,血漿中的HIVRNA水平在感染急性期過后會迅速下降,乃至低于檢測水平,因而會出現(xiàn)假陰性的檢測結果。窗口期進行HIVRNA檢查,如果回報結果在5000拷貝/毫升以下,就很有可能是假陽性的結果,對診斷亦是干擾。綜上,單獨進行HIVRNA檢測并不能夠給HIV感染提供準確的診斷依據(jù)。 05懷疑HIV感染,什么情況考慮窗口期? 其實,大多數(shù)詢問窗口期的親們實際上感染可能性并不大,比如戴套性交、無套口交這些情況都不屬于高危。如果因此而害怕感染HIV,最保守的建議是等到3個月的時候再去檢測,一次陰性即可排除。但3個月的時間對許多恐艾患者而言太過煎熬和漫長了,因而在暴露后4-6周可以去醫(yī)院或者疾控中心做一次檢測,因為此時絕大多數(shù)患者體內的抗體水平已達到三代檢測的要求了,如果結果陰性,實際沒有感染的可能性相對假陰性而言要大得多。若還是不放心,就等到3個月的時候再去做一次檢查,還是陰性則足以排除。 對于真正高危的行為,比如無套肛交,排除感染的保守時限依然是3個月。不過考慮到較高的感染風險,有條件的可以在4周左右用靈敏度高的四代方法檢測一次。若在暴露后早期出現(xiàn)了類似流感樣的急性期癥狀,則建議去醫(yī)院找有經(jīng)驗的艾滋專科醫(yī)生就診,以便早期診斷。  |